亂後玄都失故基,看花詩在只堪悲。
劉郎也是人間客,枉向東風怨兔葵。
《论诗三十首》原文賞析
該詩批評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和《再遊玄都觀》二詩,其旨意郭紹虞先生早已揭明,重點是在“作詩應否譏刺之問題”(《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但由於郭先生所論甚為簡要,似不夠充分有力,未能成為定論,後人遂出新說,或謂遺山寄黍離之悲,或謂遺山同情劉氏生平遭際,等等,所以,有必要對該詩略加疏證,以證成郭說。元好問論詩,主張溫柔敦厚,明確反對直露刻薄的怨刺。在他眾多的詩文禁忌中,就有“無狡訐”、“無為妾婦妒,無為仇敵謗傷”等形式戒條。他認為,即使有“不能自掩”的“傷讒疾惡不平之氣”,也應該“責之愈深,其旨愈婉,怨之愈深,其辭愈緩”(卷三十六《楊叔能小亨集引》)。而劉禹錫的《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舊唐書·劉禹錫傳》說是“語涉譏刺”,《新唐書·劉禹錫傳》說是“語譏忿”,好在是戲贈之作,尚無傷大雅,但《再遊玄都觀》一詩就怨刺失度了,尤其是詩序中所謂“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有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將所有當權者斥為兔葵、燕麥,打擊面太大,貶損太過,不免流於刻薄。所以,《舊唐書·劉禹錫傳》說:“執政又聞詩序,滋不悅”,《新唐書·劉禹錫傳》未引詩歌,卻引出序中兔葵、燕麥等語尤為不滿。元好問也是這樣,他在《留贈丹陽王練師三章》(卷十四)詩中,像是有意改寫劉禹錫的《再遊玄都觀》詩,說:“爛醉玄都有舊期,百年人事不勝悲。桃花一簇開無主,留著東風與兔葵。”他看重的只是其中人事變化的悲傷,而不是“怨兔葵”的怨刺。該詩與“亂後”一絕同韻,可資參考。在“亂後”這首論詩絕句中,元好問實際上是繼承前人的觀點,批評《再遊玄都觀》及其詩序的怨刺失度。前兩句概括劉禹錫創作《再遊玄都觀》的背景,“亂後”指劉禹錫被貶十四年間皇權叠變、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動亂時局,與元好問創作該詩時的避亂無關,因為此前的蒙古入侵,並未攻破長安,不存在“玄都失故基”的可能,所以,沒必要無端臆測,據此挖掘所謂的“黍離之悲”。“失故基”指劉禹錫詩前小序所說“蕩然無復一樹”的衰敗景象,看花詩指《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不是統指兩首桃花詩。兩句詩的意思與“爛醉玄都有舊期,百年人事不勝悲”相同,認為當時一切只值得悲傷,不應該再出怨刺之語。後兩句是全詩的關鍵,“劉郎”一句,借用劉詩“前度劉郎今又來”之語,同時暗用劉晨入天臺山的傳說,說劉禹錫也是凡人。“枉向”一句,拈出《再遊玄都觀》詩序為批評重點。“枉”是“錯”的意思,與“枉著書生待魯連”(《論詩三十首》)和“風流五鳳樓前客,枉作襄陽雪裏看”(卷十二《李白騎驢圖》)的“枉”字同意。兩句連在一起,是說劉禹錫也是凡人,不能免俗,卻錯將所有人都指斥為東風中的兔葵、燕麥一類,加以嘲諷。可見,這首詩著重批評《再遊玄都觀》尤其是詩序的怨刺失當。来自looku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