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好問
朝代:元代
體裁:詞
素丸何處飛來,照人只是承平舊。
兵塵萬裏,家書三月,無言搔首。
幾許光陰,幾回歡聚,長教分手。
料婆娑桂樹,多應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書。
尋常夢裏,膏車盤谷,*舟枋口。
不負人生,古來惟有,中秋重九。
願年年此夕,團欒兒女,醉山中酒。
《水龙吟》原文賞析
化用前人成句,典故,借以抒發自己之情懷。這首詞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表達效果。自金宣宗貞祐元年(1213)以來,元好問因避兵亂而幾經輾轉。顛沛流離 ,移家登峰後才稍微安定 。孤身一人在汴京為官,夜深難眠,偶一舉頭,才知又到了中秋!開頭二句“素丸何處飛來 。”飄逸而至,素丸依舊,和承平時候一樣 ,然物是人非 。披一身皓月,想“家書三月”,卻只能“無言搔首”。詞人化用為人們所熟知的杜甫詩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簡潔地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幾許光陰,幾回歡聚”,由家書而陷入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其樂融融的溫磬氣氛似乎就在身邊 ,觸手可及。然唱隨一筆“長教分手”,卻原來是離亂分散後的偶聚 ,卻原來是小聚後又一次長別 ,續來不由人不頓過悲涼!今日月圓,再憶歡聚,悲何以堪!“婆娑桂樹”又怎能不笑我憔悴二容顏呢?(“ 金城柳 ”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恒公(溫)證 ,經金城 ,見前為浪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不愛竹西歌吹,愛空山,玉壺清晝”表明詞人不慕榮華,獨愛清幽的情懷。遠離塵囂的空山明月,澄澈朗宇 ,不才是詞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嗎 ?隱居盤谷,孥舟於枋口,是多麽的悠閑愜適呀!盤谷為唐李願隱居之地,韓愈《送李願·日盤谷序》雲 :“膏吾車寫林吾馬 ,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倘佯。”詞人概括成“膏車盤谷,”者以自己的向住“枋口”,據《新唐書·地理誌》孟州濟源縣有枋口堰。太和五年,河陽節度使溫於此疏浚古秦渠 ,以灌溉濟源等四縣田,水邊弩舟,亦閑暇適情之事,然這只是夢中的事,現實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的親人團圓,給人一點生之快樂,因此,但願年年中秋,歲歲重九,以享受天倫之樂 ,不負此生。《景德傳燈錄》卷八載襄州龐居士偶曰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活 。”作者概括為“團欒兒女”句,含意是非常蘊藉的。
来自www.looku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