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暮,花落更情濃。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
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長日小簾櫳。
宿燕夜歸銀燭外,啼鶯聲在綠陰中。
無處覓殘紅。
《望江南/忆江南》原文賞析
【註釋】①懨懨:形容精神恍惚困倦。
②簾櫳:掛有珠簾的窗戶。
【評解】
暮春三月,春光將盡,所見者惟秋千空掛,倦馬嘶風,畫舟空泊,人情困慵,宿燕
夜歸,鶯囀綠陰。詞以嘆息殘紅難覓作結,回護上片“花落更情濃”句,惜春之情倍濃。
----------------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的艷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 ,一點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 ,花落更情濃”。暮春三月,這裏說的不是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的時節。“更情濃”,濃情密意 ,指的應是歡情。那麽,“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幾句呢,初讀之下,很可能覺得是在寫“方留戀處,蘭舟催發”的分手情狀;況且“秋千閑掛月 ”,也容易使人聯想到韓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秋千索 ,樓閣朦朧煙雨中”,或者夢窗自己的《風入松》:“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 。”但細細尋繹下去 ,便會知道都對不上號。這裏繪制的絕不是雨橫風狂三月暮的淒涼圖畫 。“人去”、“馬停”的筆墨,其間實在是隱去了若幹具體的情事 。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見歡”,寫到如此隱約迷離,含渾蘊藉,手法可謂高明極了。不去實寫柳陰搖出畫船來的情狀,也不去細摹仕女秋千會的場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動,作者只是側擊旁敲,輕靈地烘托出一個類似“空鏡頭”的畫面:閑掛月中的秋千索、駐泊堤旁的畫船、拴系於垂楊的馬匹。這一切都在無誤地牽引著讀者的神思 ,循著詞人的細密思路,順理成章地湊泊過去:倦馬嘶風、柳邊船歇——待人歸!夜已深沈,月已朦朧。全部的環境完全被一種靜謐、甜美、而又聖潔的氛圍籠罩著。這,就是詞的上片的不寫之寫。實際上,而今樂事他年淚,這種對歡情的描寫,其實是在為下片的悲感作鋪墊。
季節,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濃情過濾到神態懨懨的如癡如醉。世事猶如春夢,失去便不可復得;人也如同飛鴻離去後也不再復回。密約幽期不可復得,峽雲無跡各自西東,剩下的只有無窮的悵惘和不盡的憶念,她也許只會獨自守著窗兒,整日價在情思昏昏中打發日子罷了。“宿燕夜歸銀燭外”,用的是溫庭筠《池塘七夕》詩“銀燭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卻是人此時的孤棲處境。下一句“流鶯聲在綠陰中”綠陰內流鶯啼囀,更是使人傷春不忍聽,加倍烘托出主人公徬徨寂寞的心境。最後以“無處覓殘紅 ”歇拍,對應上文的“花落”,也點明景情迥異聚散匆匆的無奈,哀婉的歌聲裏傾註著作者對不幸的主人公的綿邈深情。
夢窗詞擅長以離合吞吐之法抒寫感懷舊遊之情。比較而言,長調慢詞的篇幅更易於酣暢鋪排,直抒哀樂,而《望江南》這樣的小詞,要傳出虛實相生,悲歡迷見的韻調,實有相當的難度,而作者卻巧妙地將上下片屬於兩段時間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歡相續,構成了全詞的渾然整體。尤其是他詠寫艷情而用的那種隱去情事,虛處傳神的獨特技法,造出了一個格調高雅、情意醇厚的空靈境界,這不能不令人擊節嘆賞。转自looku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