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隔花深舊夢遊。
夕陽無語燕歸愁。
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墜淚,行雲有影月含羞。
東風臨夜冷於秋。
《浣溪沙》原文賞析
①玉纖:指女子之手。【評解】
此為感夢之作。上片寫所夢舊遊之地、燕歸之態,似真似幻,傳神於眼;下片抒懷
人之情、相思之愁,如泣如訴,纏綿往復。末句尤貴含情言外,淵涵不盡。全詞雅麗清
新,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集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浣溪沙》結句貴情余言外,含蓄不盡。如吳夢窗之“東
風臨夜冷於秋”,賀方回之“行雲可是渡江難”,皆耐人玩味。
陳洵《海綃說詞》:夢字點出所見,惟夕陽歸燕,玉纖香動,則可聞而不可見矣。
是真是幻,傳神阿堵,門隔花深故也。“春墮淚”為懷人,“月含羞”因隔面,義兼比
興。東風回睇夕陽,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即一夢亦有變遷矣。“秋”字不是虛擬,有
事實在,即起句之舊遊也。秋去春來,又換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從張子
澄“別夢依依到謝家”一詩化出,須看其遊思飄渺、纏綿往復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句法將縱還收,似沾非著,以蘊釀之思,運妍秀之
筆,可平睨方回,攬裾小晏矣。結句尤淒韻悠然。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感夢之作。起句,夢舊遊之處。“夕陽”兩句,夢人
歸搴簾之態。換頭,抒懷人之情,因落絮以興起人之墮淚,因行雲以比人之含羞。“東
風”句,言夜境之淒涼,與賀方回《浣溪沙》結句“東風寒似夜來些”相同。
-------------------------
這首懷人感夢的詞,借夢寫情,更見情癡,寫得不落俗套。
“門隔花深”,指所夢舊遊之地。當時花徑通幽,春意盎然。不料我去尋訪她時,本擬歡聚,卻成話別。為什麽要離別,詞中沒有說明。“燕歸愁”,仿佛同情人們離別,黯然無語。不寫人的傷別,而寫慘淡的情境,正是烘雲托月的妙筆。前結“玉纖香動小簾約,”則已是即將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纖手分簾,二人相偕出戶 ,彼此留連,不忍分離。“造分攜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江淹《別賦》)。下片是深入刻畫這種離別的痛苦。
下片是興 、比並用的藝術手法。“落絮無聲春墮淚”,兼有兩個方面一形象,一是寫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 》),寫離別時的吞聲飲泣。這裏略去了。絮花從空中飄落,好象替人無聲墮淚 ,這是寫春的墮淚,人亦包含其中。“行雲有影月含羞 ”,和上句相同,也是一個形象體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寫人,“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韋莊《女冠子 》),是寫婦女言別時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為了掩淚,怕增加對方的悲傷。同時也是寫自然,行雲遮月,地上便有雲影 ,雲遮月襯出月含羞。劉熙載說:“詞之妙,莫妙於以不言言之 ,非不言也,寄言也。”(《藝概·詞曲概》)此詞“落絮”、“行雲”一聯正是“寄言”。表面是寫自然,其實是寫情。詞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 ”“行雲”當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墮淚”與“含羞 ”,也正表現了人的離別悲痛的深度,那說是說二人離別,連大自然也深深感動了。這兩句把離愁幻化成情天淚海,真乃廣深迷離的至美藝術境界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杜甫《夢李白》)。這種黯然神傷心折骨驚的離情別緒,怎麽能忘懷呢!有所思,故有所夢;有所夢,更生思緒。無晝無夜,度日如年,這刻骨相思是夠受的。
如此心境,自然感覺不到一絲春意,所以臨夜東風吹來,比蕭瑟淒冷的秋風更不堪忍受了。這是當日離別的情景,也是夢中的情景,同樣也是今日夢醒時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淒然如秋的話,詞人因離愁的濃重,他的主觀感覺卻把它倒轉過來。語極警策。春夜風冷,是自然現象;加上人心淒寂,是心理現象,二者交織融會,釀成“東風臨夜冷於秋”的蕭瑟淒冷景象 ,而且這種氛圍籠罩全篇 ,此為《浣溪沙》一調在結構上的得力之處。转自www.looku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