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作者:葉夢得  朝代:宋代  體裁: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
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
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
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
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
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笳。
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水调歌头》原文賞析

靖康之難前,葉夢得幾次因獲罪於宦官而落職閑居。在其晚年,他退居於風景如畫的寫程卞山。該地北臨太湖,奇石封列,又有數萬藏書。他終日讀書賞景,嘯詠自娛,生活極為悠閑。可是,面對著日益嚴重的邊患和腐敗的朝政,他於心難平,不能忘卻抗金戰事 ,始終牽掛著國家安危 ,此詞即為葉氏自敘平生、抒寫懷抱工作。詞的上片寫詞人的閑居生活,下片寫作者雖在家閑居,卻對國事憂心忡忡。
上片起首兩句點明時令。黃花盛開報來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寫秋景,一般多寫得蕭瑟,衰颯,這裏卻把秋景寫得很美,反映出詞人的開朗胸懷,其實,他的內心並不是怎麽平靜的,它是在為下邊的抒發感慨作勢。三、四兩句,點明住地:簡樸的房子 ,掩映在黃花叢中 ,外邊環繞著蜿蜒的小道。這是個幽靜偏僻的所在 ,很適合於過隱居生活。
“為問”三句,為詞人的內心獨自;意謂自己乃隱居山林的老翁,不甘心閑居而又只能空耗流光,徒增白發。此三句委婉曲折地表達出詞人對朝政的不滿,抒寫出自己壯誌難酬、英雄空老的沈重感喟。歇拍兩句寫詞人走出了“小窗低戶 ”,沿著崎嶇的小路來到了太湖邊上,凝視著浩茫無際的滄海一般的湖波,天宇澄凈,綺麗的彩霞在波光裏閃動 。此二句看似閑適、沖淡,卻孕育著詞人心中更為動蕩的情感波瀾。
過片二句從空間上再一次感嘆自己的一事無成。“歸來 ”兩句化用陶淵明《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 ”。“本 ”字表現自己歸隱的決心。下邊陡轉 :“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笳。”他郁結於心的就是這個“恨”——恨的是在蕭蕭的寒風裏 ,從北向南的新雁帶來了邊疆的訊息 :強敵壓境 ,邊馬哀怨 。這裏化用蔡琰《 悲憤詩》“胡笳動兮邊馬鳴 ,孤雁歸兮聲嚶嚶!”但換用“恨”、“悲”、“怨”幾個字,就顯得比原詩更加蒼涼激楚,構成了這幾句詞語的基調,唱出了自己的心聲,流露出對於當朝割讓大片土地換取偏安局面的不滿情緒。就是這個大恨梗塞於胸 ,使得他“ 小窗低戶”,不能安居;黃花、松竹無心觀賞;萬頃碧波也無意領略。結拍兩句隱然以從隱居的東山進入仕途並取得淝水之戰勝利的東晉名相謝安自況,抒寫了自己雖退隱而心懷天下的情懷。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永王東巡歌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化來,表現了作者念念不忘收復失地的抗金意誌。但著以“誰似”二字,又透露出自己願為謝安而不可得的感慨。
在詞人的晚年,退隱與國事是矛盾的:他想在卞山以山水自娛,但又無法忘懷國家的安危,時刻惦念著抗金戰事。這種矛盾而又痛苦的心態,在此詞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在詞人矛盾復雜的感情中,對國家命運的關註是主要的,所以詞的末句才顯得激越淒楚而慷慨悲涼。

葉夢得詩詞推薦

赴建康過京口呈劉季高
水調歌頭 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病不
水調歌頭
臨江仙
水調歌頭
賀新郎
水調歌頭
虞美人
虞美人 雨後同幹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
水調歌頭
滿庭芳
點絳唇
水調歌頭
念奴嬌
點絳唇 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葉夢得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