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作者:葉夢得  朝代:宋代  體裁:

睡起流鶯語,掩蒼苔房櫳向晚,亂紅無數。
吹盡殘花無人見,惟有垂楊自舞。
漸暖靄、初回輕暑。
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
驚舊恨,遽如許。
江南夢斷橫江渚。
浪粘天、葡萄漲綠,半空煙雨。
無限樓前滄波意,誰采頻花寄取?
但悵望、蘭舟容與,萬裏雲帆何時到?
送孤鴻、目斷千山阻。
誰為我,唱金縷。

《贺新郎》原文賞析

此詞上片是靜景,並在靜景中體現出作者的內心幽情 ,下片為想象 ,承上“舊恨”展示心頭情感波瀾。
上片起首三句描繪詞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時分,忽聞鶯聲婉轉,“流鶯語”,以細聆鶯囀來突出環境的幽寂,也即“鳥鳴山更幽”之意。環顧四周,但見地上點點青苔,片片落花,說明春光已盡,令人不勝惋惜 。“吹盡”兩句,進一層描寫庭院景象,通過殘花吹盡 、楊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時節的寂寥景況,渲染出詞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漸暖靄 ”三句 ,先從時節轉移寫起。春去夏來,暖風帶來初夏的暑熱,由於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寶扇:這是一把布滿塵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隱約可見的那位月宮“乘鸞女”卻使他陷入了沈思。關於“乘鸞女 ”,原本有著一個月中仙女的傳說。據說唐明皇在九月十五遊月宮,“見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鸞”(《 龍城錄》)。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畫像,引起他的聯想 ,勾起了他隱藏於內心深處的“舊恨”,使他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是那“ 舊恨”,竟會如此猛烈地湧上心頭。
過片“江南”三句,是說昔年樂事已成而今“舊恨”,伊人遠去,猶如乘鸞仙女,無由再見。“江南”,是昔日相會之地 ;“夢斷”則是說舊時情事如昨夢前塵,已成過去,故言“斷 ”。夢已斷而復思之,意承上“驚舊恨”而來,以下即寫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橫江,江水綠漲,江浪拍天,化為半空煙雨。先寫江景,為下文鋪墊。李白《襄陽歌》:“遙看江水鴨頭綠 ,恰似葡萄初酦醅。”這裏“葡萄漲綠”即本李白詩 。“無限”三句,遙想伊人倚樓凝望,但見煙波蒼茫,情思無限,能采蘋花寄我否?“采蘋”由上“江渚”生發,所謂“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 ”(柳惲《江南曲 》)。而采蘋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詩中不少見。“誰采蘋花寄與”從男子方面著想 :果采蘋花寄與我否?采得後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悵然想望著她泛蘭舟容與於江上吧。這裏意思當從《楚辭·九歌》化出。《湘夫人》雲:“搴汀洲兮杜若,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容與”多義詞,此為閑暇自得貌 ,言欲寄無由,只能從容等待。“萬裏”兩句,更深一層,寫兩人之間隔著千山萬水,舟船難通,只能目送征鴻,黯然魂銷。結末兩句深恨無人為自己唱起《金縷曲 》。《金縷 》即杜秋娘所唱《金縷衣 》。其辭曰:“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陰虛過之意。
關註在《題石林詞》中對葉夢得的詞評論道:“味其詞婉麗,綽有溫、李之風。晚歲落其華而突之,能於簡淡時出雄傑 ”。此詞風格婉麗,是葉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葉夢得詩詞推薦

赴建康過京口呈劉季高
水調歌頭 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病不
水調歌頭
臨江仙
賀新郎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虞美人
虞美人 雨後同幹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
滿庭芳
水調歌頭
點絳唇
水調歌頭
念奴嬌
點絳唇 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葉夢得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