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第一枝》

作者:史達祖  朝代:宋代  體裁: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
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
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
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
紅欲斷、杏開素面。
舊遊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
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
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东风第一枝》原文賞析

詠物詞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誌 ,到南宋時,詠物詞已進入成熟期,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更重視寫作技巧和形式美。史達祖的這首詠物詞以細膩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此詞大概作於詞人獨處異鄉時的某年初春。
詞的開頭便緊扣節令,寫春雪沁入蘭心,沾上草葉,用蘭吐花、草萌芽來照應“ 新暖 ”。春風怡怡,花香草綠,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卻伴來春寒,“東風”、“新暖”一齊被擋住了。“巧沁”、“偷粘”,寫的是在無風狀況下靜態的雪景。“ 謾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層,“ 難留”二字更進而寫出薄薄的積雪也頃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詠《終南望餘雪 》詩曾雲:“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傍晚,又值下雪,理當寒冷,而暮寒“ 較淺 ”,更可見出確乎是春天即將要來臨了。“行天入鏡 ”二句,是全詞中唯獨正面描寫春雪的。韓愈《春雪》詩雲:“入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意謂雪後,鸞窺沼則如入鏡,馬度橋則如行天。以鏡與天 ,喻池面 、橋面積雪之明凈 ,這裏即借以寫雪。“輕輕纖軟”四字,寫出了春雪之柔軟細膩。天氣並不嚴寒,又無風,雪花不易凝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蘭心,粘上草甲。前結兩句,宕開一筆,以“料”字領起,展開想象。史達祖生於高宗紹興末年,其祖籍是汴京,無緣省視家鄉。此處“故園”當指他在臨安西湖邊的家。其《賀新郎·西湖月下》詞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靈隱山。這裏用雙燕傳書抒發念故園、思親人之意。重簾不卷乃“春雪”、“暮寒”所致,春社已過,已是春燕來歸的季節,而重簾將阻住傳書之燕。睹物傷情,異鄉淪落之感溢於言表。
過片續寫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 ,蒙雪而白;杏花本紅,以雪見素,狀物擬人,筆意精細。接著筆意一轉,連用兩典寫人。“舊遊憶著山陰”,用王徽之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的典故;“後盟遂妨上苑”,用司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園之宴遲到的故事。梅溪頗具浪漫氣質,面對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遊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 熏爐”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較淺”之意。春天已來臨,春雪卻意外降臨,使閑置不用的“熏爐”重又點起;春雪推遲了季節,冬裝還得穿些時候,做春衫的針線且可放慢。後結二句補足前兩句。“ 鳳鞋”系婦人飾以鳳紋之鞋。“ 挑菜”指挑菜節。唐代風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遊觀其間,謂之挑菜節。宋代沿襲了這種風俗。“灞橋 ”句又用一雪典。據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鄭綮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這裏擴展開來說 ,暗示即使到了挑菜節,仍是寒氣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詞人心境在這大地復蘇時節的淒涼仍舊。江浙一帶有民諺謂:“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挑菜節下雪不足為怪。
這首詠雪詞立意上雖無特別令人稱道之處,卻給人以美感,而成為梅溪詠物詞中又一名篇,其妙處全在於其精工刻劃。此詞題為“ 詠春雪”,卻無一字道著“雪”字,但又無一字不在寫雪。且全詞始終緊扣春雪纖細的特點來寫,“ 巧沁蘭心,偷粘草甲”之春雪,決不同於“戰罷玉龍三百萬,敗殘鱗甲滿天飛”之冬雪,“ 碧瓦難留”、“輕松纖軟”均準確把握了春雪的特征。這首詞詠物又不滯於物,前結及下片“舊遊”以下六句,均不乏想象與議論。虛筆傳神,極有韻味。梅溪精於鍛句煉字 ,如“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這一聯,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稱之“白眼 ”,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塗上鉛粉,而謂之“素面”。在不經意中用了擬人手法。“青未了”、“紅欲斷”,準確地把握了分寸,筆致細膩,空靈而不質實。後結二句,《花庵詞選》謂其“尤為姜堯章拈出”,陸輔之《詞旨》也將其錄為警句,其長處也在於含蓄蘊藉。“鳳鞋 ”借指紅妝仕女,“挑菜”點明節令,“灞橋”隱含風雪。用一“ 恐”字領起,顯得情致婉約,清空脫俗。姜夔評梅溪詞“ 奇透清逸”,此詞可為代表。

史達祖詩詞推薦

萬年歡 春思
玉胡蝶/玉蝴蝶
夜合花
東風第一枝
慶清朝
留春令 詠梅花
綺羅香 詠春雨
齊天樂
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陽春曲/陽春
風流子
賀新郎
湘江靜
東風第一枝
喜遷鶯
史達祖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