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宮春/高陽臺》

作者:王沂孫  朝代:宋代  體裁:

明玉擎金,纖羅飄帶,為君起舞回雪。
柔影參差,幽芳零亂,翠圍腰瘦一撚。
歲華相誤,記前度、湘臯怨別。
哀弦重聽,都是淒涼,未須彈徹。
國香到此誰憐,煙冷沙昏,頓成愁絕。
花惱難禁,酒銷欲盡,門外冰澌初結。
試招仙魄,怕今夜、瑤簪凍折。
攜盤獨出,空想鹹陽,故宮落月。

《庆宫春/高阳台》原文賞析

王沂孫此詞似為王清惠詞《滿江紅》而發。德祐之難後,三宮為元兵虜而被北遷。其中有一個叫王清惠的才女,在北宋時曾為都城的汴京附近的驛站的墻壁上,寫有《滿江紅》一首。此詞傳播甚廣,多有和之。王沂孫此詞似有此發。
“明玉擎金,纖羅飄帶,為君起舞回雪 ”。纖手如玉,手捧金盤。羅帶纖細,臨風飄飛。翩翩舞於你面前。曹植在《洛神賦》中曾有句:“若回風之流雪”寫宮中美人的體態與舞姿,與水仙花切合,措辭十分精巧。水仙花的白瓣黃心,如“金盞銀臺”又似“柔玉棱棱襯嫩金”水仙長葉披離,銀花擁簇,恰如衣帶紛飛,起舞回雪,更覺靈巧 。“君”字雙關,並非必指君王,卻又暗含此意。“起舞回雪”,有將與君王永別之意,“柔影參差,幽芳零亂,翠圍腰瘦一撚”。上三句是贊其美,這三句是憐其瘦 :“身姿綽約,亭亭玉立。“一撚”,意為細小、纖弱,當然也就更使人憐惜。這裏人花雙關,緊緊扣合。從其婀娜秀美,反襯橫遭摧殘之可痛惜;從其纖小柔弱,反襯摧殘之酷。同時,通過對這種輕歌曼舞的宮廷生活描寫,也暗示著由此而遭致的亡國慘劇的原因。
“歲華相誤”後寫亡國的宮女。水仙花也被賦予人的性格。舍貌而取神。
“歲華相誤,記前度湘臯怨別。哀弦重聽,都是淒涼,未須彈徹。”“歲華相誤”是說好的時光已經錯過了。“湘臯怨別”(湘臯,湘水邊),借湘妃的傳說,挑明了詞中主人公的身份和處境,表達出辭宮去國的無窮傷怨 。“記前度”三字,疑指靖康之變中帝妃被金人擄去 。“哀弦重聽” 指前恥未雪 ,不意今日再次聽到這一片淒涼的亡國哀音 !在一種淒涼之音中打住。
“國香到此誰憐?煙冷沙昏 ,頓成愁絕。”以唱嘆提起,感慨無限,水仙為“國香 ”,黃山谷《次韻中玉水仙花》稱之。國色天香成昔日,而今天香國色的佳麗,卻遭慘變,愁煞人也。
下面步步遞 ,寫出花惜國亡之痛 。“花惱難禁,酒銷欲盡,門外冰澌初結”,“酒銷欲盡 ”,指亡國慘禍的沈重打擊,使人陷入迷茫的境地,昏昏然有如醉酒;酒醒之後,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恰逢此時,河水結冰,對花來說,豈非雪上加霜?三句之中,頗有丘壑,見出碧山詞的深沈厚重。
“試招仙魄,怕今夜瑤簪凍折 。”已流落異域水仙,誰能招回你的芳魂?寒夜涼氣陣陣會凍斷你頭上的玉簪吧!岑參邊塞詩中有“都護寶刀凍欲斷”岑詞中的武夫 ,在碧山後裏化為“瑤簪凍折 ”的悲惋之語。“瑤簪凍折”,妝花瓣雕落,寒氣十分逼人。刻畫出了奇寒中的淒美,倍覺筆力峭拔 。“怕”字顯得低徊淒惻。
“攜盤獨出,空想鹹陽,故宮落月 ”,此處的攜盤獨出”,回顧了開頭的“明玉擎金”,強烈對襯,使心裏黯然。使人在欷虛欠之余,不能不掩卷三思:敗亡之因到底是什麽。“故宮落月”落月之光 ,是淒慘慘的令人不由掩面而泣 。淒慘的月色也只是暫時的,漫漫長夜 ,即將吞噬故。不可見了。辭宮去國之人,只能徒然地想象那舊都故宮 。西墜的殘月余輝點點,情景頗為淒慘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攜盤獨出月荒涼”這裏詞人借其意以漢喻宋,明白地泄露家國敗亡的旨意。
王沂孫詞風渾雅而含蓄。亡國之痛較為深沈。借物詠吟,表達極為曲折委婉。清人周濟在《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中評價王沂孫說 :“詠物最爭托意,隸事處以意貫串,渾化無痕,碧山勝場也 。”評價相當公允。

王沂孫詩詞推薦

南浦
摸魚兒
八六子
三姝媚
天香·龍涎香
聲聲慢
疏影
花犯 苔梅
南浦 春水
無悶
慶宮春/高陽臺
齊天樂 螢
露華
高陽臺
水龍吟 落葉
王沂孫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