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送杨山人归嵩山》原文賞析
這首詩寫作於天寶初年。楊山人大約是李白早年“訪道”嵩山時結識的朋友。李白《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一詩雲:“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當時結交何紛紛,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在朱紫盈門的境遇裏,與之言行契合的只有這位楊山人,可見兩人情誼之深。如今這位道合者就要離去,詩人撫今憶昔,感慨倍增。全詩分三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寫嵩山的景色,抒發了詩人對嵩山以及對昔日遁跡山林、尋仙訪道生活的眷念之情。
首聯寫峰巒,起句豪邁。一個“我”字頗有“萬物皆備於我”的氣概。“萬古宅”似即指嵩陽縣境內的玉女峰。李白當年訪道嵩山,未必就棲身於此,這裏選用“玉女”的峰名,是為了與上句的“萬古宅”相對應。“玉女”為天上的仙女,“萬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異的氣氛更加濃厚,也更加令人向往。
三、四句展示的境界更加美麗神奇。月不可留,而要“長留”,並且使它處在最恰當、最美好的位置上。晶瑩的月亮懸掛在蒼翠挺拔的松樹之上,下面是長流不斷的溪水。它不只生動地顯現了嵩山秀麗的景色,而且寄托著隱居者高潔的情懷。
五、六句為第二層,寫楊山人歸山後的活動。詩人想象楊山人歸去後將采摘仙草,而嵩山玉女峰一帶就散布著開滿紫花的菖蒲。這種菖蒲“一寸九節,服之長生”(《神仙傳》),正可滿足他求仙的欲望。這聯上句寫人,下句寫山。人之於山,猶魚之於水,顯然有“得其所哉”的寓意。“爾”字又和前面的“我”字呼應,渲染出濃郁的別離氣氛。
末二句為第三層,詩人向好友表示“歲晚或相訪”要和他一起去過求仙訪道、嘯傲山林的生活。結句把這種思想情緒化為具體的形象:仿佛在湛藍的天空中,一條白龍在向前蜿蜒遊動,龍身上騎坐著風度瀟灑的詩人,他那仙風道骨與“青天”、“白龍”相表裏,構成了美麗和諧的意境。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從頭至尾不寫離愁別恨。寫景的部分清幽高遠,寫楊山人歸山後的生活,恬靜安適。結尾騎龍相訪的神奇畫面,又顯得豪放飄逸。通篇緊扣詩題,通過色彩鮮明的畫面,把送別之意、惜別之情表達出來。借用前人的話說,就是用景語代替情語。它所寫的“景”,既為外在的景物,也為內在的感情,是“情與景偕,思與境共”的統一體。例如描繪嵩山秀麗的景色,抒發了詩人對它的愛慕之情,就寓有懷念楊山人和向往棲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內。三者叠合在一起,惜別的情意,就顯得十分濃烈。惜別而不感傷,一往情深,而又表現得超奇曠達,這樣的送別詩是非常罕見的。它構思新奇,如鏡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時空觀念的束縛,不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襲模仿,落入前人的窠臼,表現了詩作者驚人的創造力。
李白寫詩還常常運用誇張的藝術手腕使描繪的對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讀者想象與思慕的情趣。例如,“宅”為常見事物,並無新奇之處,可是在前面加上“萬古”二字,就變得神奇、空靈而耐人尋味了。又如一輪明月掛在溪邊的松樹上,景物固然迷人,但若僅僅如此,詩味並不很多。詩人別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長留”二字,突出意誌的力量,這樣人和物都發生了“超凡入聖”的變化,塗上一層神奇瑰麗的色彩,從而引人遐想,逗人情思。唐人張碧曾用“天與俱高,青且無際”(《唐詩紀事》)評價李白的詩,這八個字形象地表現了李白詩歌神奇超邁而又質樸自然的特色,確乎是知音者的評判。
(朱世英)来自looku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