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

作者:駱賓王  朝代:唐代  體裁:五絕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咏鹅》原文賞析

  這首詩歌相傳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少年時期的作品,給我們展示了一幅鵝兒戲水圖,有形象,有聲音,有色彩,有動態,如在眼前,給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學習這首詩歌,可以依循鵝的形象→聲音→色彩→動態的思路來理解:
形象生動
詩歌一開始就以“鵝,鵝,鵝”的連續反復,突出了描寫對象。鵝在禽類當中,體大身健,尤其是長長的頸項更是別具特色,所以詩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鵝的“曲項”--鵝的頸項長長的,本來並不彎曲,因為它要唱歌,這才彎曲著頸項,使得形象更加生動可愛了。  
聲音嘹亮
如上所述,鵝兒彎曲起長長的頸項,大概憋足了內勁吧,突然爆發出來--“向天歌”,向著高高的天空鳴叫,唱的什麽“歌”只有鵝兒自己知道,但這鳴聲激越嘹亮,發散四方,使我們如同直接聽到,而且仿佛回蕩在耳際,經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麗和諧,是這首詩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綠水”映襯分明,“紅掌”和“清波”相映盡致,鵝兒的白毛使綠水更綠,而一潭綠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樣,鵝兒的紅掌與綠水的清波互相映現,多麽美妙。如果誦讀詩篇,體味色彩,你就會感到“白毛”、“綠水”、“紅掌”、“清波”不僅色彩分明,而且和諧統一,讓人覺得很美很美呢。
動態逼真
這首詩歌固然把鵝兒的形態描繪得非常生動,而形態與動態又緊密關聯,“曲項”是在繪形,何嘗不是寫動?鵝兒長長的頸項彎曲起來了,為的是爆發出嘹亮的鳴聲。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撥”兩個動詞,更是寫足了鵝兒的動態了--綠水悠悠,鵝兒浮遊其中,多麽自由自在啊!鵝兒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悠悠綠水,激蕩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軀體不斷前行,又多麽快樂!“浮”含遊,“撥”含行,二者連成一體,再加上“向天歌”,簡直逼真如畫了。
誦讀這首詩歌,我們不難從中體味到童趣。在兒童眼裏,鵝鴨嬉戲,貓狗相鬥,乃至螞蟻搭橋等等,無不充滿情趣,妙在詩人仔細觀察,化為生動的藝術形象,以詩的語言畫出“鵝兒戲水圖”,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駱賓王詩詞推薦

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一作洛濱對雪憶謝二兄
詠雪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在獄詠蟬並序
詠鵝
易水送別
夏日遊德州贈高四
晚憩田家
雜曲歌辭·從軍中行路難二首
渡瓜步江
相和歌辭·王昭君
從軍行
望鄉夕泛
出石門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駱賓王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