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尋菊花無有,戲作》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體裁:

掩鼻人間臭腐場。
古來惟有酒偏香。
自從歸住雲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黃花何事避重陽。
要知爛熳開時節,直待西風一夜霜。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原文賞析

辛棄疾的詞,大多即景抒情、詠物言誌,他的這首《鷓鴣天》也不例外。自從南歸之後,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權的重用,報效國家,恢復中原,展露才幹,但沒想到他的這些誌向不僅未能實現,反而遭奸臣讒害,落得被迫過上閑居生活。他雖寄情山水,但仍時常流露出一股憤憤不平之氣。此詞雖題為《尋菊花無有,戲作 》,但整個上片都未直接接觸題目,只是憤世疾俗之情的抒發;就是下片,對題目說來,也只是點到而已。
此詞上片開頭兩句 :“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今惟有酒偏香 。”仿佛憑空而來,卻又發自心靈深處,是飽經風霜,到過了廟堂官場、都會邊疆,目睹了官場醜惡之後的十分痛苦的總結和極端厭惡的心態。在辛棄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慣了當時投降派掌權,正人君子遭受打擊,狗茍蠅營的小人氣焰囂張,故斥官場為“臭腐場”,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掩鼻”二字,本於《孟子·離婁下》的“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充分展示了詞人自己品格的高潔和對醜惡的厭惡。正因為面對的是“臭腐場 ”,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於它的味 ,而在於它能“解憂”。“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說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 。“人間”與“古今”連用,即空間與時間結合,橫與縱交織,意謂不僅眼前的“人間”是“ 臭腐場 ”,“惟有酒偏香”,而且從古到今,莫不如此 。接著“自從來住雲煙畔 ,直到而今歌舞忙 。”兩句 ,情調一轉,由對“人間”深深的厭惡,變為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悅,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雲煙畔”,指詞人閑居的鉛山鄉間別墅。這裏依山臨水,雲煙縹緲,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寫詞人閑適瀟灑的生活和誌得意滿的情愫。他在閑居鉛山時所作的詞,多有類似語句。
上片敘寫人間是“臭腐場 ”,詞人欲遠務之,從而為下片“尋菊花”作了鋪墊。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轉入正題。前兩句點“尋菊花”,後一句明“不見 ”。“老伴 ”,據另一闋《鷓鴣天》(翰墨諸公久擅場)的題目可知 ,當為“吳子似諸友”。“共秋光 ”,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來表現菊花 。如杜甫《課伐木》詩說 :“秋光近青岑,季月當泛菊。”張孝祥《鷓鴣天》詞說:“一種濃華別樣妝,留連春色到秋光。解將天上千年艷,翻作人間九月黃 。”因而“共秋光 ”,即隱含了“尋菊花”之意。“黃花”,即菊花。“重陽”,即農歷九月初九,古人常在這天登高賞菊。結尾兩句:“要知爛熳開時節,直待秋風一夜霜 。”是說菊花的開放,還得等待刮一陣秋風,落一夜嚴霜。這只是字面意思,實際是贊美菊花不趨炎附勢而傲霜淩寒的品格。贊美菊花的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觀全篇,這首詞雖寫法不合常規,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題作文,而在借題發揮,表現他憤世的情懷和如菊的品格。

辛棄疾詩詞推薦

江郎山和韻
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送劍與傅巖叟
元日
滿江紅
蔔算子 修竹翠羅寒
鷓鴣天 戲題村舍
采桑子 此生自斷天休問
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浣溪沙
水調歌頭 盟鷗
清平樂.村居
青玉案 元夕
定風波 暮春漫興
辛棄疾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