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 送童甕天兵後歸杭》

作者:詹玉  朝代:宋代  體裁:

相逢喚醒京華夢,吳塵暗斑吟發。
倚擔評花,認旗沽酒,歷歷行歌奇跡。
吹香弄碧。
又坡柳風情,逋梅月色。
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
當時何限怪侶,甚花天月地,人被雲隔。
卻載蒼煙,更招白鷺,一醉修江又別。
今回記得。
再折柳穿魚,賞花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說。

《齐天乐 送童瓮天兵后归杭》原文賞析

詹玉是宋末元初詞人。1276 年 ,元丞相伯顏率軍攻破臨安。詞人之友童甕天在戰後返杭。詞人作了這首詞送別。
“相逢”,該有多少話可說 ,多少事可憶,卻是“喚醒京華夢 ”。在戰後京華夢,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京華夢醒,“吳塵暗斑吟發”。吟發,即詞人的頭發。這兩句,飽含詞人的滄桑之慨。以下作具體抒寫 。“倚擔”三句 ,寫了三件令人難以忘懷的趣事:一是“倚擔評花”。宋代的風俗是人皆不戴花 ,而挑擔賣花者亦眾。當時倚靠花擔,品評著各色鮮花,一種風流趣事 。二是“認旗沽酒”。遊興既高,自當有美酒助興,覓酒家暢飲 ,說不盡的風流灑脫 !三是“行歌奇跡 ”。一邊遊賞,一邊吟詩,江山處處留足跡,也是風流閑雅 !“歷歷”意為一切遊樂情事都歷歷如昨。
由杭州景色轉寫西湖勝景。從“吹香弄碧”“吹香”句先總寫,作者不直接寫花草樹木,而先寫其色彩與香味,便已畫出一幅花團成陣,綠樹成行的絢麗春景圖,吹、弄二字表意準確而形象,和煦的春風吹來陣陣香氣在人們面前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坡柳”典出自蘇東坡。蘇軾曾兩度出任杭州地方長官,寫出了古今傳誦的吟詠西湖的名作,並曾於西湖築堤名為“蘇堤 ”。“夾道雜植花柳,中為六橋九亭”說的就是蘇堤景色 。“坡柳”楊柳依依,寫蘇堤風光旖旎,承上“弄碧 ”。林逋長住於西湖孤山,酷嗜梅花,並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詠梅名篇 。“逋梅”之典蓋由其傳出。詞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畫的西湖風光更富於濃郁的詩意,在柳樹、梅花和月色中 ,都融進了詩人的精神與風度,“畫鼓”三句由岸上轉寫水面。春遊時人頭簇動,畫楫船坊 ,櫛次鱗比 ,簫鼓動地詞中的““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正是對這種盛況的藝術概括。
上片寫杭州和西湖景色 ,下片筆鋒轉向人事 。
“當時”點明故事為回憶,表明一種時態。此後雖然江南之地,依舊景物宜人,但時局已換,友人一個個風流雲散。“花天月地 ,人被雲隔”兩句以一“甚”字領起悵怨之情油然而生 。“卻載”由“當時”寫眼前。在國破家亡之際,只得過一種蒼煙為伴、鷗鷺為友的隱居生活 。以“ 卻 ” 表明生活境遇的轉折 ,“更”,則是推進一層 。欣逢故人,舉懷暢飲,追懷往事,然而轉眼之間又要在長江邊上分手了,留戀之情引發悲傷之感。以“又別”點題,並慨嘆這次相聚何其短暫。
“今回”三句 ,推想別後之事。“坡柳風情,逋梅月色 ”的西湖勝景 ,在戰後還會依舊罷!在此一別,你不要忘記去“折柳穿魚、賞梅摧雪 。”這裏蘊含一種興亡之感和家國之恨。
這是一首內涵卻十分豐富送別詞,決非一般離情所能概括得了的。詞人把依依惜別之情和故國之思、興亡之嘆熔鑄於一爐,渾然一體。通過遊樂來表現故國的懷念主要是景美人旺是深深銘刻在詞人心中的美好的故國形象。

詹玉詩詞推薦

桂枝香
漢宮春
桂枝香
水調歌頭 登紫霄峰
一萼紅
齊天樂 送童甕天兵後歸杭
三姝媚
多麗
渡江雲
霓裳中序第一
浣溪沙
慶清朝慢/慶清朝
八聲甘州
阮郎歸
詹玉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