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

作者:蔡挺  朝代:宋代  體裁:

霜天清曉。
望紫塞古壘,寒雲衰草。
汗馬嘶風,邊鴻翻月,壟上鐵衣寒早。
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難報。
塞垣樂,盡雙鞬錦帶,山西年少。
談笑。
刁鬥靜。
烽火一把,常送平安耗。
聖主憂邊,威靈遐布,驕虜且寬天討。
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
太平也,且歡娛,不惜金尊頻倒。

《喜迁莺》原文賞析

這首《喜遷鶯》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與詞品的絕妙象喻。
《宋史》本傳說蔡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詞曲,有‘玉關人老’之嘆 ”。全詞以邊塞生活為主體,在昂揚向上的主調中,也流露出了一縷淡淡的憂愁。
上片從平淡處入手,以邊塞秋景自然引起。此處的景物都是虛寫 ,旨在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三句,從靜態的方面來摹寫。邊塞秋曉,霜空無際,冷氣襲人。步出帳外,只見曉色中隱約可見的故壘和低壓的黃雲下那隨風搖曳的枯草衰蓬。繼之而下的“漢馬嘶風,邊鴻叫月”兩句是從動態的方面著筆。通過“叫”字與“嘶”字對舉,把邊塞的風貌活生生地展示在眼前。
“隴上鐵衣寒早”一句,以“隴上”和“寒早”與前面的秋景相應和,同時自然地以“鐵衣”二字引出戌邊上卒。因此,這之後便以“劍歌騎曲悲壯”直接敘寫守邊少年慷慨報國的豪情 。“盡道君恩須報”一句順勢而下,豪俠之氣沖紙而出。而當時仁宗皇帝對戍邊士卒也能體恤。據《宋史·仁宗本紀》載,慶歷二年冬 ,詔恤將校陣亡,其妻女無依者養之宮中;四年六月,詔諸軍因戰傷廢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給米人三鬥;五年三月,詔邊兵第賜緡錢。朝廷如此,將士們自然會舍生忘死加以報效,因此他們的情緒是積極向上的。於是,作者吟出“塞垣樂,盡橐鞬錦領 ,山西年少”這樣有激情、有氣勢的詞句。
橐鞬是裝甲胄、弓箭的袋子,錦領指戰袍。這裏是說衣甲鮮明的少年將士深覺從軍守邊之樂。因何特指山西?這是暗用《漢書·趙充國傳贊》“秦漢以來 ,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的成語。山西,指華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區。上片由寫景到寫人,情緒則由低抑到高昂。下片“談筆”二字須與“刁鬥靜”相連理解,才能得其真意,這不是一般生活中的談笑,而是說在從容鎮定之間就把邊事平定了。當然,就宋與西夏之間的當時局勢說,還只是做到了緊守邊關,保得邊境無事。“刁鬥靜”是說夜間不必擊刁鬥以警戒;“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 ”,也是這個意思。唐代邊塞烽火臺每夜放煙一炬,稱為“平安火 ”。這幾句一方面寫出了當時的大好形勢,另一方面對前面表現出來的昂揚士氣做了一個不露痕跡的補充收結。
“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虜尚寬天討 ”,這幾句是說朝廷采取守邊的策略,對化外之民,想用仁義去感化他們 ,不用武力去鎮壓 ,等待他們自己來歸順。這三句又為後面的兩句作好鋪墊 。“歲華向晚愁思 ,誰念玉關人老”二句,一反前情 ,忽作悲愁之語。其實,這正是詞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的結果 。由於作者後半生多在窮荒邊塞 ,且多屬太平時期,因此,他自然會生出歲晚難歸、年華空逝的嘆息。
全詞以“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作結,對前面表露出的兩種不同情緒都起到了回應的作用。一方面,因為邊境平靜,使得少年壯士有此“金樽頻倒”的豪情。另一方面,這又是作者因歸去無望,暫且把酒自寬的情緒。
這首邊塞詞氣勢昂揚,因有作者經歷為本,其豪情則更為真切感人。

蔡挺詩詞推薦

喜遷鶯
南京種山藥法
南京種山藥法
皇子生獻詩
蔡挺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