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 用東坡先生韻》

作者:趙秉文  朝代:金代  體裁: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
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
叩枻[1]長歌,嫦娥欲下,萬裏揮冰雪。
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傑?
回首赤壁磯邊,騎鯨人去,幾度山花發。
淡淡長空千古夢?
只有歸鴻明滅。
我欲從公,乘風歸去,散此麒麟發。
三山安在?
玉簫吹斷明月。

《大江东去 用东坡先生韵》原文賞析

註一:船槳。
此為和蘇東坡赤壁詞韻之作。

蘇軾的詞以豪放聞名 。他的千古名作《念奴嬌》以淩厲無比的詞筆,描繪江濤,壯美無比。是他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 ),夜遊黃州城外的赤壁(即亦鼻磯)後寫下的。本詞作者趙秉文是金朝著名詞人,蘇軾的詞對他有極深影響,他也極敬慕蘇軾。這首詞就是趙秉文對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和韻之作。《大江東去》即《念奴嬌 》,緣自蘇軾赤壁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句 ;“用東坡先生韻”就是采用蘇軾赤壁詞的原韻。
蘇東坡作詞,多隱括前人作品,這首詞,也屬這類作品,它隱括前人(特別是蘇軾)之作,可以說句句有來歷。上片,主要由《赤壁賦》化來,下片化用杜牧《登樂遊原》詩句等,表達了詞作者對蘇軾被謫黃州際遇的深切同情與不平,同時借古說今,也表現了作者自己憂國憂民,但又無力挽救國之危亡,從而產生的消極出世的思想。
上片以問月起句。古詩詞以“問月”起筆,以蘇軾為例,就有其《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的千古絕唱。本詞問月,雖化用蘇詞,卻亦有新意。他的問月,點明了作詞的時間:深秋的月明之夜,(當年蘇軾遊赤壁也恰是秋涼之夜)。首句中“掛影”指月亮,但卻用“蒼蒼”來形容,再加之以肅殺的“秋光”來相襯,頓時,一片蒼涼、高潔、肅殺之感躍然紙上。隨後 ,筆鋒一轉 ,由月及人,此情此景 ,不由人不想到當年一葉扁舟夜遊赤壁的蘇東坡。“叩枻長歌 ,嫦娥欲下 ,萬裏揮冰雪”皆是對蘇軾《赤壁賦》語意的隱括,雖只寥寥數語,但當年蘇軾夜遊赤壁的情景卻盡觀讀者眼前,真是於平淡處見功力。“京塵千丈 ,可形容此人傑?”雖是問句,卻表達了詞作者的深切感慨 。“享塵”指當時錯得復雜的官場,“人傑”指蘇東坡,(本詞作者趙秉文曾盛贊蘇軾為“雄節邁倫 ,高氣蓋世”“人中麟鳳”。)四這兩句從技法上來看,不僅由寫景轉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片由此句的“人傑”不得見容”引發到“騎鯨人去 ”,由對蘇軾一生坎坷際遇的深切同情及憤慨,轉入自抒悲感。“騎鯨人”本指唐李白,這裏借指蘇軾 ,“幾度山花發”寫蘇軾逝後光陰的流逝,讀來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感慨萬千。“淡淡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天 ”化用杜牧《登樂遊厚》“長空淡淡孤鳥設,萬聲銷沈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吊古傷今 ,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我欲從公”三句則語意更加決絕,欲與蘇軾仙去,消極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無疑。但卻難尋仙過,只有寄情於玉簫罷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結尾。感懷、悲戚、無奈之意縈繞不絕。
本詞雖是和韻之作 ,但作者借景抒情 ,借古傷今,與蘇軾《念奴嬌》之壯美相比,卻也是別一番氛圍和意境,殊為難得了。

趙秉文詩詞推薦

滿庭芳 遺山樂府中附以上周泳先輯
缺月掛疏桐 擬東坡作
漁歌子 滏水集三
秦樓月 以上六首見中州樂府
滿江紅 上清宮蠟梅 永樂大典二千八百十二梅
青杏兒
大江東去 用東坡先生韻
漁歌子 滏水集三
水調歌頭 昔擬栩仙人王雲鶴贈予詩雲,寄與
梅花引 過天門關作
趙秉文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