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

作者:張炎  朝代:宋代  體裁:

山風古道,海國輕車,相逢只在東瀛。
淡薄秋光,恰似此日遊情。
休嗟鬢絲斷雪,喜閑身、重渡西泠。
又溯遠,趁回潮拍岸,斷浦揚舲。
莫向長亭折柳,正紛紛落葉,同是飄零。
舊隱新招。
知住第幾層雲。
疏籬尚存晉菊,想依然、認得淵明。
待去也,最愁人,猶戀故人。

《声声慢》原文賞析

張炎本南宋詞人,宋亡後其立誌不作元民,不仕新朝,以遺民自居,並以東晉明士陶淵明自比。這首《聲聲慢》即是“說淵明”的詞。四明指現浙江四明山附近的鄞縣,作者曾居此一段時間,結交了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現在為生活所迫,被迫離鄞返杭。本詞即是一首描寫離情的詞。
上片,起著五句交待了來四明的源流。“相逢只在東瀛,”“淡泊秋光”道出作者遊四明實出於無奈,雖山風古道別有韻味,但羈旅之人何敢言遊。固而遊情淡泊如深秋的陽光。“休嗟”幾句透露在離鄞返杭之際復雜難言的心情。高興的是重返久別的故鄉,悲的是“鬢絲斷雪”年已近遲暮之時。“休嗟”表明作者此時的心情欲言又止,難已言盡。“又溯遠”幾句寫作者終於可以乘舟歸杭的過程。
詞的上片描述離別之情,先回憶了以往的四明之遊,其後又懸揣他即將開始的返杭之行。詞的下片寫返鄉之情也與此同法。先描寫了眼前的別離,接著又描寫了返杭後的情景。章法整飾,結構勻稱。
下片“莫向”幾句寫離別之情。折柳送別本是古時習俗,然而作者卻勸朋友不要折柳,為什麽呢?原來作者推已知柳,由柳又反給自己,同病相憐,看那深秋的楊柳落葉紛披,怎堪再折,讓我們怎能忍心去折與我輩有相同飄零身世的楊柳呢?“舊隱”二句語言中軟中帶刺,指斥那些原先隱跡山林,而後又不甘寂寞為元所聘飛黃騰達的人物。“ 舊隱 ”士實際是“假隱士”。“疏籬”三句抒發自己的誌向,想來只有西子湖畔的疏籬殘菊,還能記得我這個未曾變節的陶淵明吧。陶淵明由東晉入劉宋誓不出山,而張炎由南宋入元也不忘故國,一個“ 晉菊 ”表達自己甘為“大宋遺民”的誌向。“待去也”最後三句,由“舊隱”們和陶淵明聯想到自己,“最愁人,猶戀故鄉人”與歸說歸家是喜,不如說歸家面臨故國淪亡的舊址是別味的愁呢?這種反說寫法,使詞更蘊含深摯的余味。本詞寫離情不僅僅是寫依依離別之情,而是在離情又蘊含對離後歸鄉的斷想。離別是感傷的,但返鄉的狀況又令人牽掛,作者表達自己的誌向,不做“舊隱”寧做“晉菊”。而且作者全篇離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煉,言外之意別具一格。

張炎詩詞推薦

疏影
掃花遊/掃地遊
高陽臺 西湖春感
聲聲慢
漁歌子
綺羅香
一萼紅
淒涼犯
南浦 春水
瑣窗寒
國香
長亭怨/長亭怨慢 舊居有感
木蘭花慢
漁歌子
聲聲慢
張炎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