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堂先曉,簾掛扶桑暖。
畫舫寄江湖,倚小樓、心隨望遠。
水邊竹畔,石瘦蘚花寒,秀陰遮,潛玉夢,鶴下漁磯晚。
藏花小塢,蝶徑深深見。
彩筆賦陽春,看藻思、飄飄雲半。
煙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盞,蒲萄酒,旋落酴醿片。
《蓦山溪》原文賞析
此首是詞人於元符初任武康(今屬浙江)縣令時所作。詞中描繪了東堂的景致與隱逸之趣。“東堂”本是武康縣衙的“盡心堂”,詞人改名寫“東堂”。此堂是治平(宋英宗年號)年間,越人王震所建。當毛滂到任時,此處屋宇頹敗,鼠走戶內,蛛網粘塵。衙內花園有屋二十余間,亦傾頹於艾蒿中,鴟嘯其上,狐吟其下。毛滂命人磨鐮揮斧,夷草修葺,面目一新,欣喜之余,遂寫此詞以誌。“東堂先曉,簾掛扶桑暖”,是先從正堂寫起,東堂位置高而廣大,突兀在蓊郁的萬樹叢中,明亮而且溫暖。“扶桑”代指太陽。東堂修葺前後的巨大變化,在明且暖的描寫之中,一種欣喜之情托筆而出。從“畫舫寄江湖”句一直到終了,均是描寫縣衙後花園的。原來後花園,亦是艾蒿叢生,鴟鸮飛鳴,狐兔逃竄。他在夷荒草、伐惡木之後,用舊磚木翻建了小亭二座,小庵、小齋、小樓各一,並命名,從而創造了一個有綠山、清泉、修竹、香花的幽美環境。“畫舫寄江湖”一句,以“畫舫”小齋之名,巧寫成乘畫船蕩漾江湖,以寄托嘯傲山水的誌趣。“倚小樓、心隨望遠”,又以樓名“生遠”,而創造了一個倚靠小樓,眺望遠方,心隨雙目而遠去的心曠神怡的境界。“水邊竹畔”五句,進一步描繪東堂後花園美景:北池邊,鳳竹嘯吟,山石嶙峋,蘚苔茵茵,花木蔥蘢,濃陰篩影,這幽美的山水之間,有小亭名“寒香”,有小庵名“潛玉”,還有壘石而成的巖石,名“漁磯”。“蘚花寒,香陰遮”的景物描寫,暗含著小亭“寒香”之名。“鶴下漁磯晚”一句,將壘石的“漁磯”與編竹為“鶴巢”兩事聯綴一起,描繪出一幅仙鶴翔空,夕陽時棲息於漁磯巖的優美畫面,加濃了詩情畫意。
下片,繼續敘寫修葺後的後園美景。“藏花小塢,蝶徑深深見”,詞人將種花之處命名“花塢”,將園中小徑命名為“蝶徑”,這名稱已是一種美境,何況再加上充滿感情色彩的“藏”、“小”、“深深見”呢!“彩筆賦陽春”四句,寫他在後花園的“陽春亭”內吟詩作賦,及觀山賞月之悠然。詞前小序雲:“獨陽春西窗得山最多”,可見陽春亭是一個幽美清靜的所在。詞人在此白天面對煙雲繚繞的青翠山峰,文思泉湧,如飄然飛下的半雲;夜間賞月於西窗下,雖寒氣襲衣,但心曠神怡。最後以“玻璃盞,葡萄酒,旋落荼片”作結。寫詞人在所建的荼架下飲酒賞花,悠然自在。而“旋落荼片”一句,大有光陰荏苒,青春不再的微微喟嘆。
《武康縣誌》載:毛滂在任時“慈惠愛下,政平治簡,暇則遊山水,詠歌以自適。”此詞所寫之情與景,可謂是其當時生活的寫照。
本詞突出特色是“依名造境”,按照園內亭、樓、庵、巖、徑之名,創造富有詩意的畫境,表達一種優美的情趣,當然這裏也有一些真境在,但更主要的是造境。另外命名本身,也是一種藝術,一種情趣的寄托,表現了詞人的審美情趣。正因為他愛這親手創造的“東堂”佳境,又以造境之法寫出了一首優美的“庭園詩”,寄托了詞人對“東堂”的深情。由此就可知,他為什麽將自己的詩文集命名為《東堂集》、《東堂詞》了。
(趙慧文)来自www.looku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