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作者:劉辰翁  朝代:宋代  體裁: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
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
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
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永遇乐》原文賞析

原序: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此詞抒發了作者眷念故國故都的情懷。寫於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時臨安已淪陷,南宋政權也瀕臨滅亡,這首詞是作者在旅途中寫成。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起首用景語渲染氣氛,並點明詞中景物所處的時日,著重之處在於“春事誰主”這個主題。“璧月”,有“滿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賦》),月如玉璧之潔白、晶瑩、圓滿,以璧玉詠元宵之月,極為生動傳神;月明則雲淡,天青雲色一體難分,故曰“黛雲”,煉字亦考究。這些都是元宵節時常見的景象,也是春夜裏惹人愛憐的事物。但如今誰是這美好春天事物的主人呢?發此一問 ,字字千鈞直截了當地楔入詞的主題 ;緊接著“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從“禁苑”、“湖堤”二詞看,可知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從“前度”(源出劉禹錫“前度劉郎今又來”之典)一詞看,可判斷詞人在故都淪亡後還重來過。“嬌寒”、“倦暖”,詞人主觀感受的寫照;似乎“禁苑”、“湖堤”在詞人看來都只覺有嬌弱、倦乏之感。“遽如許”三字,好像從詞人心底噴湧而出,字字璣珠,表示了事態變化之速,詞人每想到此便心情異常沈重,從字裏行間可見詞人自哀痛之情。
寫到這裏,詞人突然宕開一筆,追憶起都城臨安往昔的繁華 :“香塵暗陌 ,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此處描繪出昔日上元之繁華,如今卻總是懶於與友人攜手同遊。“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誰料今日上元 ,元軍宵禁 ,想遊也不可得。“風雨 ”兩字前加一“愁”字表明擔心其夕有風雨,尚未即有風雨也 ;再加“似”字,則竟是本無風雨,而燈夕卻冷落不堪,是由於人事所致。今非昔比,主題進一步得到深化。
接下去 ,又敘起李清照當年情事:“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寫李清照南渡後,常憶起宣和年間的汴京舊事,每生物是人非,家國不在的感慨。她因國破、家亡、夫死而倦於梳妝,即使是逢元宵節,也是“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只能以哀愁的小詞自慰,這是人間最苦之事。
劉辰翁時而寫李清照,時而寫自己,時而又敘起李清照當年。作者詞中用清照身份、情事、心緒說明的正是他自己,“賦詞最苦”,一語雙綰,二人皆然。詞的結尾,劉辰翁又寫到自己:“江南無路,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當時 ,抗元戰爭仍在江南一帶進行,詞人家在廬陵,欲歸不得。他懷念家中的親人,不免要像杜甫身陷長安時那樣低吟“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一類詩句,以抒郁悶之情,但不知親人們是否知道?詞人無法入睡 ,只好對著殘燈發愁,此時滿村傳來社祭的鼓聲。元宵夜之社鼓,是農村於新春祈求豐年舉行的常例儀式。感慨良多!
作者可以說是辛派詞中的佼佼者。在這首詞中作者融匯了種種復雜的感情,筆鋒達間,情感真切,因此可以稱之為宋詞有力量的殿後之作。雖當時有人劉辰翁過份贊美,但總起來講作者仍不失為一名宋詞的佼佼者。

劉辰翁詩詞推薦

沁園春
望江南/憶江南
攤破浣溪沙/山花子
望江南/憶江南
蘭陵王 丙子送春
永遇樂
意難忘
綺寮怨
望江南/憶江南
玉樓春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望江南/憶江南
永遇樂
望江南/憶江南
劉辰翁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