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子和尚偈》

作者:德誠  朝代:唐代  體裁: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船子和尚偈》原文賞析

  船子和尚,原名德誠,遂寧(今屬四川)人。約生活於中晚唐時期,隱居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從藥山惟嚴禪師學,常乘小船住來松江朱涇間,以綸釣度日,人稱船子和尚。後覆船死。鹹通年間,僧藏暉於其覆歿處建寺。
  參禪與釣魚也有密切關系,這大概是由於釣趣與禪趣有相通之處的緣故。南宋普濟所編佛教禪宗典籍《五燈會元》中載有船子和尚的“釣魚偈”六首(七言絕句和《漁歌子》詞各三首),都是這位自稱“三十年來坐釣臺”高僧自述其在垂釣中心專一境、妙悟禪理的。“偈”是佛經中的唱詞 ,即禪詩。這六首釣魚偈中,以七絕其三寫得最好。此詩描寫月夜獨釣情景,寓禪理於詩情畫意之中,是故“叢林(即禪林)盛傳”(北宋惠洪《冷齋夜話》)。
  首兩句敘垂釣實況:“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前句表明釣者穩坐釣臺居高臨下;後句把垂綸入水激起波紋以釣線為圓心身四周層層蕩開的景象,描繪得生動傳神,極富動態美。這裏采用以動寫靜的手法,反襯出萬籟俱寂的寧靜氛圍,既是月夜垂釣的逼真寫照,又暗示出佛家禪定的最佳境界,釣境與禪境密合無間,“清波皓月照禪心”的感受油然而生。
  後兩句寫垂釣結果:“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水寒而釣魚無獲,自在情理之中,然而,釣者卻另有所獲。上句的“靜”字和下句的“空”字是全詩的詩眼,言在此而意在彼,寄旨遙深。佛教禪宗認為,宇宙萬物“四大皆空”,一切事物都無實體,修煉者靜坐斂心、專註一境,久之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凈”的狀態,終以悟“空”而進入涅槃之門。“滿船空載月明歸”不正反映了參禪者對“禪定”的潛心領悟嗎?
  據《五燈會元》記載,船子和尚臨終時曾以垂釣啟發夾山和尚悟禪,授以“垂綸千尺,意在深潭”、“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釣盡江波,金鱗始遇”等禪機,說他在藥山從師學禪三十年,只明白了這個道理。因此,他的七絕其一稱:“三十年來坐釣臺,鉤頭往往得黃能。金鱗不遇空勞力,收起絲綸歸去來。”(“黃能(tai))"為傳說中藏於深淵的一種神獸)他的《漁歌子》其一寫道:”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這些禪詩,抒寫了他一輩子在垂釣中參禪悟禪的心得,禪理釣趣水乳交融,堪稱釣魚詩園林中的奇花異卉。 
--李旦初

德誠詩詞推薦

船子和尚偈
德誠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