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朝代:唐代  體裁:七古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原文賞析

【註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愴然:悲傷淒涼。
4、淚:眼淚。

【韻譯】:
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
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麽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淒惻悲愁!

【評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
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
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
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引自"超純齋詩詞" 翻譯、評析:劉建勛   

ON A GATE-TOWER AT YUZHOU

Where, before me, are the ages that have gone?
And where, behind me, are the coming generations?
I think of heaven and earth, without limit, without end,
And I am all alone and my tears fall down.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後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裏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誌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遊》篇的影響。《遠遊》有雲:“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本篇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王運熙)

作品出處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83_32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陳子昂詩詞推薦

登幽州臺歌
慶雲章
燕昭王
感遇三十八首
贈喬侍郎
送魏大從軍
送客
送東萊學士無競
感遇·之三
感遇·之一
春夜別友人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
感遇詩三十八首
感遇·之八
彩樹歌
陳子昂所有詩詞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