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
《蜀先主庙》原文賞析
【註解】:1、業復句:王莽代漢時,曾廢五銖錢,至光武帝時,又從馬援奏重鑄,天下稱便。
這裏以光武帝恢復五銖錢,比喻劉備想復興漢室。
2、淒涼兩句:蜀漢降魏後,劉禪遷至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魏太尉司馬與之宴,
並使蜀國女樂歌舞於劉禪前,旁人皆為他感傷,他卻喜笑自若。伎:同“妓”,
女樂。實際也是俘虜。
【韻譯】:
劉備的英雄氣概真可謂頂天立地;
經歷千秋萬代威風凜凜至今依然。
戰亂局勢中與魏吳鼎足三分天下;
雄心勃勃立誓復興漢室統一鑄錢。
得到賢明丞相孔明開國有人輔佐;
生了個兒子阿鬥卻不是一個聖賢。
多麽可悲原先蜀漢宮廷的歌妓們;
如今卻歡歌曼舞盡在魏王的殿前。
【評析】:
這首詩是賃吊古人的,也可以看成史論詩。主要在於稱頌劉備,而貶譏劉禪詩的
首聯寫劉備在世是叱咤風雲的英雄,千秋後的廟堂仍然威勢逼人。頷聯寫劉備的業
績,兩句用典對得工整,自然渾成。頸聯為劉備功業不成,嗣子不肖而嘆惜。尾聯感
嘆後主劉禪之不才。全詩前半寫功德,後半寫衰敗,以形象垂戒當世。
詩的用事對仗都很警辟工整。
--引自"超純齋詩詞" 翻譯、評析:劉建勛
【簡析】:
《蜀先主廟》是劉禹錫五律中傳誦較廣的一首。蜀先主就是劉備。先主廟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節東),本詩當是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所作。
首聯“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高唱入雲,突兀勁挺。細品詩味,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闊絕倫。“天下”兩字囊括宇宙,極言“英雄氣”之充塞六合,至大無垠;“千秋”兩字貫串古今,極寫“英雄氣”之萬古長存,永垂不朽。遣詞結言,又顯示出詩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二、使事無跡。“天下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對劉備語:“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三國誌·蜀誌·先主傳》)。劉禹錫僅添一“氣”字,便有廟堂氣象,所以紀昀說:“起二句確是先主廟,妙似不用事者。”三、意在言外。“尚凜然”三字雖然只是抒寫一種感受,但詩人面對先主塑像,肅然起敬的神態隱然可見;其中“尚”字下得極妙,先主廟堂尚且威勢逼人,則其生前叱咤風雲的英雄氣概,自不待言了。
頷聯緊承“英雄氣”三字,引出劉備的英雄業績:“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劉備起自微細,在漢末亂世之中,轉戰南北,幾經顛撲,才形成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之勢,實在是很不容易的。建立蜀國以後,他又力圖進取中原,統一中國,這更顯示了英雄之誌。“五銖錢”是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鑄行的一種錢幣,後來王莽代漢時將它罷廢。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又恢復了五銖錢。此詩題下詩人自註:“漢末童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這是借錢幣為說,暗喻劉備振興漢室的勃勃雄心。這一聯的對仗難度比較大。“勢分三足鼎”,化用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中語:“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業復五銖錢”純用民謠中語。兩句典出殊門,互不相關,可是對應自成巧思,渾成自然。
如果說,頷聯主要是頌揚劉備的功業,那麽,頸聯進一步指出劉備功業之不能卒成,為之嘆惜。“得相能開國”,是說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輔佐,建立了蜀國;“生兒不象賢”,則說後主劉禪不能效法先人賢德,狎近小人,愚昧闇弱,致使蜀國的基業被他葬送。創業難,守成更難,劉禹錫認為這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所以特意加以指出。這一聯用劉備的長於任賢擇相,與他的短於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對比,正反相形,具有詞意頡頏、聲情頓挫之妙。五律的頸聯最忌與頷聯措意雷同。本詩頷聯詠功業,頸聯說人事,轉接之間,富於變化;且頷聯承上,頸聯啟下,脈絡極為分明。
尾聯感嘆後主的不肖。劉禪降魏後,被遷到洛陽,封為安樂縣公。一天,“司馬文王(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三國誌·蜀誌·後主傳》裴註引《漢晉春秋》)尾聯兩句當化用此意。劉禪不惜先業、麻木不仁至此,足見他落得國滅身俘的嚴重後果決非偶然。字裏行間,滲透著對於劉備身後事業消亡的無限嗟悼之情。
從全詩的構思來看,前四句寫盛德,後四句寫業衰,在鮮明的盛衰對比中,道出了古今興亡的一個深刻教訓。詩人詠史懷古,其著眼點當然還在於今。唐王朝有過開元盛世,但到了劉禹錫所處的時代,已經日薄西山,國勢日益衰頹。然而執政者仍然那樣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擊迫害象劉禹錫那樣的革新者。這怎不使人感嘆萬分呢!全詩字皆如濯,句皆如拔,精警高卓,沈著超邁,並以形象的感染力,垂戒無窮。這也許就是它千百年來一直傳誦不息的原因吧。
(吳汝煜)来自www.looku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