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發比。
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
時及春秋循一軌,臺興亦知窺閫壘。
齊人謀莒本秘詭,登樓密語不敢指。
兩唇含合不哆侈,見者能知豈徒爾。
後人學疏忽源委,傳會流俗兼下裏。
庚長吳人記前史,郢永遂令齊亥豕。
少知長老習步跬,紅綠誰能辨朱紫。
縱有是師無是士,聞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書幾,仿佛聲形多取似。
目前趨過或但已,翻覆討論徒累累。
方侯大梁舊冠履,結發儒衣長槐市,發憤編摩貪寸晷。
索摘真能窮骨髓,持以告人遭詆毀。
方侯持心直如矢,尊吾所聞寧轉徙,若不我從知已矣。
我留龜溪同梵庋,膻蕕偶幸親蘭芷。
時論古意自鞭棰,不覺此心思奮起。
乃知古學惟審是,晚乃紛紜聽華綺。
考永聲律究終始,縱不有疑心固喜。
要好誰雲不傳紙,革誤鋤疑雲糠秕。
欲障東流歸海水,識路直須行不已,靖節琴中有宮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