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裏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
《暮过山村》原文賞析
賈島以“幽奇寒僻”的風格著稱,這一首詩充分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起句從聽覺形象寫起。一個秋天的黃昏,詩人路過一座山村,遠遠便聞到山澗的潺潺流水聲:“數裏聞寒水”。在“數裏”的範圍內能清晰地聽到細微的水聲,可見山區的寂靜淒冷。而映在眼簾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鄰”。這一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相互襯托,生動地渲染出山村的蕭索而冷落的氛圍。首聯點題,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涼的山村遠景。
頷聯,重點描摹山區蕭騷陰森的景象:“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大概是鴟鸮一類的鳥。這種怪禽在荒漠淒寂的曠野上鳴叫,本來就令人聞而驚惶不安;剛好又碰上夕陽下山,山區漸漸暗黑下來,孤單的行人此時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這兩句詩寫聲寫色,聲色均駭人聽聞。詩的境界幽深險僻,自是賈島本色。
詩人從數裏外的曠野走向山村,一路行來,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夜幕悄悄地拉開。頸聯轉寫夜景:“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邊烽,指邊境的烽火。唐代邊烽有兩種:一種是報邊境有事的緊急烽火,一種是報平安的烽火。秦,指今陜西南部一帶。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初升的月亮高懸天空,烽火點燃起來,沒有越過秦地,表明這一地區平安無事,山區更顯得闃靜,安謐。這時候詩人逐漸走近山莊。
尾聯即寫接近山村時的喜悅感受:“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詩人經過蕭疏荒涼的山區曠野,終於隱隱約約地看到山村人家宅邊常種的桑柘樹和茅舍上升起的裊裊輕煙,內心不禁感到無比的溫暖與親切,先前的驚懼心情漸漸平靜下來,轉而產生一種歡欣喜悅的感情。結句“煙火漸相親”,寫得極富生活情趣與韻味。詩人對生活的感受相當敏銳,體驗深刻,又著意煉句,因此,詩裏的心理刻畫也顯得細致入微而耐人尋味。
詩的布局以“寒水”開始,“煙火”告終,中間歷敘曠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邊烽,給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從惶恐而至欣慰。山區景物采用移步換景法描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動,詩人的情緒也跟著波浪式起伏與發展。這樣,詩的格局便顯得有波瀾,有開闔,寓變化多樣於章法井然之中。
詩的形象寫得險怪寒瘦,境界幽深奇異,在中唐詩歌中確實別具一格。明胡應麟推崇“浪仙之幽奇”為“五言獨造”(《詩藪·內編》卷四)。從風格這一角度上看,這一評語也說得中肯。
(何國治)来自looku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