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小传
陳與義(1090-1138) 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博士。南渡後,召為兵部員外郎、翰林學士、知制誥,官至參知政事。以詩著名,原屬江西詩派。宋室南渡後,詩風有了明顯轉變,由描寫個人生活情趣轉而抒發愛國思想,由清新明凈趨向沈郁悲壯。亦工詞,其詞意境與詩相近,有清婉奇麗的特點,而豪放處又接近蘇軾。有《簡齋集》、《無住詞》。
陈与义作品評述
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自號簡齋,洛陽人,有“簡齋集”。在北宋南宋之交,也許要算他是最傑出的詩人。他雖然推重蘇軾和黃庭堅,卻更佩服陳師道,把對這些近代人的揣摩作為學杜甫的階梯,同時他跟江西派不很相同,因為他聽說過“天下書雖不可不讀,然慎不可以有意於用事”。我們看他前期的作品,古體詩主要受了黃、陳的影響,近體詩往往要從黃、陳的風格過渡到杜甫的風格。杜甫律詩的聲調音節是公推為唐代律詩裏最弘亮而又沈著的,黃庭堅和陳師道費心用力的學杜甫,忽略了這一點。陳與義卻註意到了,所以他的詩盡管意思不深,可是詞句明凈,而且音調響亮,比江西派的討人喜歡。靖康之難發生,宋代詩人遭遇到天崩地塌的大變動,在流離顛沛之中,才深切體會出杜甫詩裏所寫安史之亂的境界,起了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同感,先前只以為杜甫“風雅可師”,這時候更認識他是個患難中的知心伴侶。王铚“別孝先”就說:“平生嘗嘆少陵詩,豈謂殘生盡見之;後來逃難到襄陽去的北方人題光孝寺壁也說:“蹤跡大綱王粲傳,情懷小樣杜陵詩”。都可以證明身經離亂的宋人對杜甫發生了一種心心相印的新關系。詩人要抒寫家國之痛,就常常自然而然效法杜甫這類蒼涼悲壯的作品,前面所選呂本中和汪藻的幾首五律就是例子,何況陳與義本來是個師法杜甫的人。他逃難的第一首詩“發商水道中”可以說是他後期詩歌的開宗明義:“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詩!”他的“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虜至”又說:“但恨平生意,輕了少陵詩”,表示他經歷了兵荒馬亂才明白以前對杜甫還領會不深。他的詩進了一步,有了雄闊慷慨的風格。在他以前,這種風格在李商隱學杜甫的時候偶然出現;在他以後,明代的“七子”像李夢陽等專學杜甫這種調門,而意思很空洞,詞句也雜湊,幾乎像有聲無字的吊嗓子,比不上陳與義的作品。雖然如此,就因為這點類似,那些推崇盛唐詩的明代批評家對“蘇門”和江西派不甚許可,而看陳與義倒還覺得順眼。
陳與義在南宋詩名極高,當時有幾個學他的人,像他的表侄張铚和朱熹的父親朱松。然而他的影響看來並不大,也沒有人歸他在江西派裏,張铚講他的詩學的時候,就半個字沒提起黃庭堅。南宋末期,嚴羽說陳與義“亦江西之派而小異,劉辰翁更把他和黃庭堅、陳師道講成一脈相承;方回尤其仿佛高攀闊人作親戚似的,一口咬定他是江西派,從此淆惑了後世文學史家的耳目。
“簡齋集”有胡穉的註本,在宋人註的宋詩裏恐怕是最簡陋的一種。
--錢鐘書<宋詩選註>
->>【查看陳與義所有詩詞】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