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咤通家子,容幹相國尊。身猶安燕幕,心每擊龍門。赤舄三年去,清朝百度存。灊峰天柱折,一慟豈私恩。
五世衣冠盛,吾鄉識故家。渥窪駒有種,和氏璧無瑕。了縣真談笑,還朝看咄嗟。天乎那可料,丹旐出京華。
飛橋壯吾邑,虹影麗高深。義不煩千室,功無措萬金。美哉承考意,偉矣濟時心。此段無窮盡,江聲共古今。
公子三槐族,貧交五柳門。鄉閭雖不數,書劄屢相溫。前輩風流遠,時情勢利尊。哀哀埋玉樹,此意復誰論。
人物中興後,猗公一世雄。虹蜺輝霽景,山嶽鎮頹風。用舍關輕重,聲名擅始終。堂堂今日盡,海宇盡哀恫。
早歲規模大,中年出處明。兩朝高獻納,六郡凜威名。雖作收身去,終余報國誠。秣陵天下計,惆悵此時情。
裏社湖山勝,歸休十四年。千鐘窮燕賞,雙劍去聊翩。家有遺經盛,名今太史傳。欺心儻容發,天豈許公全。
與世栽桃李,身間意不衰。涓塵猶獎錄,尺雨各扶持。永恨登門約,空傳墮淚碑。微生渺何極,不敢負公知。
天質全渾厚,鄉評獨老成。箕裘三葉盛,椿桂一時榮。賓席疑年少,官曹嘆眼明。歸來江路永,那忍望銘旌。
憶我元方在,欽公顏輔賢。艱難時款曲,孤寡共悲憐。契闊湖南幕,籲嗟絳縣年。杜門違一慟,緘淚五雲邊。
有美天姿粹具真,溫溫玉樹氣生春。從來孝友聞鄉曲,嘆息如公有幾人。
十載潛心學有方,韜藏曾不露鋒鋩。前途萬裏能脂轄,此誌傷君死未忘。
區區倉掾救荒移,實惠洋洋攝令時。更有棠陰在空圄,廬山遺愛未應衰。
平生事業始分毫,楩梓終須百丈高。正擬他時好梁棟,忍看摧折山蓬蒿。
傾蓋論交未一年,追懷三益淚潸然。為君提掖諸郎看,長已勝冠孟母賢。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